只要这些规则是明确给出行为指令的,且又对违反行为指令者设定制裁(不利后果)的,就是硬法。
人类依凭数字技术在达致生产生活高效便捷的同时,创造了数字权力。即使数字人权的某些形式构造与前三代人权相似,也不能直接推论数字人权能够被前三代人权所容纳和包含。
为抵御数字权力侵犯人权的行径,有必要提出崇高的数字人权作为人权盾牌面对数字权力,则应确立数字人权作为第四代人权予以抵御。数字人权是新时代数字法治建设和数字法学理论创新成就的集中体现,能够为数字法学整合各种理论和命题、确立核心概念、基本概念提供总体性基点。搭建数字法学概念体系,必先确立基石概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人权诉求呼唤着第四代人权,安全人权、环境人权、数字人权共同构成美好生活权新时代人权体系。
首先,人的自由意志被操纵或削弱,人的主体性被算法和代码钳制。人权是人关于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30)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法之不行,自于贵戚(31)这句话。
(29)此为《商君书》中关于法治建设应当遵循国家、社会、民众实际的经典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借此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又赋予了相关论断以时代特色与当代使命。(59)国君应当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69)〔元〕脱脱等:《宋史》卷160《选举志》。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虽然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物质生产总和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是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国家治理方略的选择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法合治的治理理念,坚持道德与法律相互为用,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明代思想家丘濬亦认为:刑者,所以辅政弼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68)〔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8《后汉桓帝》。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
(45)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06-110页。⑩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首要在于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含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一文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26)从而将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上升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83)〔东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34《秋官大司寇》。(43)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断形成的若干重大历史节点(一)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正是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滋养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论断。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设施等。(61)〔战国〕韩非:《韩非子》卷19《五蠹》。(四)有利于引导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48)〔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卷18《吕刑》。关 键 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依法治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三)从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悠久而厚重的中国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司法官贪赃受贿的行为,唐律还规定了六赃,并且对这六种行为规定了严格的刑事责任。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出现了罪疑惟轻(54)的司法原则。
⑦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孔子研究》2014年第5期,第8页。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衰。
(59)〔战国〕商鞅:《商君书》卷1《更法》。(53)此外,体恤民情、宽以待民的慎刑思想,亦是中国古代先民在法制建设中所倡导和实践的价值理念。
(74)〔战国〕韩非:《韩非子》卷2《有度》。(63)习近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2月2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0页。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有利于着力完善法律体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截至目前,直接阐述法治问题的经典论断多达16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66)治吏的主要手段在于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惩罚功能,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
(3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5《丌部》。在传统社会,国家主要依靠官吏和法律进行统治,法律亦需要官吏的贯彻与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表达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从法学一隅走向哲学社会科学全局,实现了重大的思想升华与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用以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
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文化即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决定的、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和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知、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的总汇。秦朝以法治吏,明确追究司法官不直纵囚失刑的法律责任。此为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遭遇来自太子和保守贵族的阻力时对秦孝公的建言。从思想类型而言,这16处论断主要来源于以改革事迹彪炳史册的人物之思想观点,譬如商鞅、韩非子、王安石、张居正等著名改革家。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
⑨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孔子研究》2014年第5期,第8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引导全民守法等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38)〔东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3《小宰》。传统法律文化有着追求公正司法的悠久传统。
本文由厝火积薪网“健康家庭 亲子同行”安徽省暨合肥市第八届家庭运动会圆满收官厝火积薪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9月 我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二”